@你不伸手,他會在這裡躺多久

一個年輕社工的掙扎與淚水

黃信樺Hugo
Feb 9, 2020

這個世界上,存在許多弱勢族群,因其非屬自己同溫層,我們傾向用一個能簡單概括卻充滿歧視性的名詞稱呼之。當弱勢的一方被如此貼上標籤,要再洗白就成了天方夜譚。

「街友」就是一個例子。套個政治正確的用語,「無家者」可能更為合適。(社工內部則稱「案主」)

街友就是懶?

他們與一般人並沒有太大的不同,甚至有不小的比例其實在白天是有工作的。但你就是會看到某些街友晚上喝個爛醉躺在公園,然後就產生了他們都很懶惰、他們都是酒鬼的成見,但或許,白天你騎去上班路上經過的廣告看板後面站立不動8小時流了滿身大汗的,跟你看到的酒鬼原來都是同一人。

他們居無定所,所以無法將自己不欲人知的一面隱藏起來。但你隨時可以,只要你回到「家」累了,要如何散漫地躺或睡,也沒有任何外人可以干涉或指責。從另一方面來看,對於街友來說,也許你才是打擾他們休息的外人,外頭就是他的「家」,只是形式不太一樣。他們四海為家,機動性也更高, 找到稍微可以擋風遮雨的騎樓路邊就能解決住的問題,不過得犧牲一點隱私權就是了。

不過,若是可以選擇,誰會放棄「居有定所」的權利呢?

社工心酸誰人知?

我過去曾耳聞社工的薪資待遇不高,本以為是「過去式」,看了這本書才知道是「現在進行式」。

他們月薪普遍落於2萬8至3萬,資深一點的也許能到四萬,但考量其高工時(案件太多,加班到十點是常有的事)以及高壓力(服務的「案主」會給出無限大的負能量),這樣的待遇簡直不像話的低,也難怪許多社工系的學生一畢業就逃往別的領域發展。

許多社會大眾容易將社工與「志工」畫上等號,認為他們是充滿愛心「自願」去服務,所以領低薪甚至不支薪只是剛好而已,但我們應當具備正確的認知:社工跟醫師、律師等職業沒有不一樣,他們都屬於專業領域的人士、他們的服務都有專業性,只不過他今天服務的對象是我們容易疏忽的一群人,就低估了社工的存在的價值,這樣並不公平!

街友真正需要的是什麼?

如果說他們只需要食物跟生活物資就能存活,那由一般大眾直接捐贈給社福機構,機構再做好分配就完成了。但有沒有想過,街友沒有家人的陪伴,誰能補足這個缺口呢?此時,社工的定時追蹤訪談就相當關鍵。當他們有那麼一刻動過想離開這個世界的念頭,或許會因為想到昨日剛從社工那得到一個溫暖的問候而放棄這樣負面的想法。

個人心得

這本書是社工李佳庭於第一線的服務紀實,以及她所面臨到掙扎與困難。從她文字中猶如日記般直白而真實的反思,我也開始反省自己過去看待這樣一群人是抱持何種高姿態,他們也許沒有我們所擁有的幸運,但他們仍然努力生活著,我們真的沒有不一樣,脫去了社會地位、名聲、財產等外衣,我們都是一樣寶貴的「生命」。如果連他們都這樣努力生活著,那我們所擁有百倍於他們的幸運,對於生活上的小波折跟不如意,又怎麼能自怨自艾呢?

https://button.like.co/hugo700

⋯⋯⋯⋯⋯⋯⋯⋯⋯⋯⋯⋯⋯⋯⋯⋯⋯⋯

如果您喜歡我的文章

請幫我按「拍手」(最多50下噢!)

這會鼓勵我持續分享更多優質的書!

如果您想獲得參與更多好書討論及獲得線上線下讀書會資訊,歡迎聯繫我並指名加入公益讀書會-話題討論Line群組!期待您共襄盛舉~

#我的LineID: hugohuang1

--

--

黃信樺Hugo

現役職業軍人,為臺灣國防的財務健康進行診斷與把關。【公益讀書會】創辦人,致力於分享閱讀的好。這裡有我的「閱讀筆記及社會觀察」。